界面新闻记者 | 黄景源
界面新闻编辑 |
2023年6月20日,上海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审议了关于贯彻落实长江大保护推进长江十年禁渔工作情况的报告。
【资料图】
报告显示,长江“十年禁渔”实施以来,上海累计查处非法捕捞、运输、交易长江野生鱼类案件1484起,涉案人员1827人;清除违规网具4000多顶、清理取缔“三无”船舶166艘;检查市场、商超、餐饮等经营主体42.73万家次,监测电商平台(网站)325.15万个次。
据悉,在国家六部委去年对长江干流11个省市禁捕退捕工作考核中,上海综合考核评定优秀。
2020年11月底,上海禁捕水域扩大至3200平方公里,管理压力激增。同年底,上海率先完成退捕任务,将禁捕工作重心转向非法捕捞。
上海聚焦省际交界水域、长江口禁捕管理区和重要渔汛期,农业农村、公安、市场监管、水务各相关部门持续开展全覆盖大排查工作,严厉打击非法捕捞行为。
在此期间,上海新建执法信息互通平台,在全国率先建成长江禁捕智能管控系统,目前该系统已接入上海市城运中心,可以对3200平方公里管理区进行全天候、全水域智能监控。
上海还建设完成长兴岛公务基地码头,解决了没有专用码头的困难。2艘高速渔政执法艇交付入列,最高速度可达43节,有效解决了执法船速度过慢的问题。
与此同时,上海在长江口、近海水域建立常规渔业监测点和濒危珍稀水生生物监测点120余个,持续开展资源生态监测和增殖流放效果评估。
上海市人大常委会监督调研发现,禁渔实施以来,农业农村部门和各类科研机构加强水生生物监测及保护,打击非法捕捞和加强保护修复协同推进,水生生物资源和多样性均呈现恢复向好趋势。
据相关科研单位监测,2022年,长江口监测到鱼类种类45种,较2021年增加了7种。长江江豚监测数量达到13头次,今年4月还监测到一头新出生的幼豚。
长江口鱼类浮游生物、仔稚鱼、鱼卵的平均资源密度较上一年显著增长,增幅达300%-550%。以市民普遍关心的刀鲚为例,单网捕捞量较禁渔前上升113.6%,全长、体长、体重等鱼类生物学特征数据平均值增幅分别为5.3%、7.0%和35.0%。
虽然长江禁渔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上海市人大监督调研中发现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例如,长江口水生生物资源尚未得到根本性改善,生物完整性指数偏低,珍稀物种濒危形势严峻,水生生物栖息环境尚未根本性改善。
尤其是中华鲟、长江鲟等繁殖周期较长的物种,种质资源的恢复难度较大,已经连续多年没有监测到其自然繁殖行为,存在区域性消失的风险;长江江豚数量虽然有所增长,数量总体上还偏少。
调研还发现,长江口禁捕管理面临一些新问题。例如偷捕行为日趋隐蔽,一些非法捕捞人员逐步变换捕捞时间点,利用夜色掩护,打时间差,在省际交界水域来回流窜,伺机捕捞。一些人突破一人一竿娱乐性垂钓的界限,采用一人多竿、一线多钩进行违规垂钓。
此外,上海虽然在全国率先建成长江禁捕智能化管控系统,但互联互通、共享共用还有较大提升空间。各省市禁捕平台相对独立,结合自身禁捕工作的实际需要开发,省际间的信息资源互联互通和业务协同不够,智能化共享共用还处于较低水平。
对此,监督调研建议,上海要加强重点时期、重点时段、重点区域的巡查监管,聚焦省际交界水域、九段沙湿地等易藏匿区和重要渔汛期的非法捕捞,继续保持高压严管态势,提升执法的精准度;同时重点加强省际间、市区之间、部门之间的执法联动,实现问题线索和执法信息的跨区域互通共享。
Copyright 2015-2022 华南导购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8025786号-52 联系邮箱: 954 29 18 82 @qq.com